廠家有二氧化碳致裂管的核心技術
二氧化碳致裂管的鍛打工藝
二氧化碳致裂設備的核心在于致裂管,由于循環使用,致裂管、充氣頭、泄氣頭每次使用都要歷經數百兆帕Mpa的瞬間壓力沖擊,因此對二氧化碳致裂管的質量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公司從鋼材廠買回來的復合鋼管就直接車螺紋,交給客戶使用。成本較低。但是用于致裂的前端設備可想而知,更有商家許諾說循環使用3000次以上,稍有常理知識的人都能判斷這話的水分有多深。
本公司堅持做質量,所有鋼管材料回來,要經過熱處理和鍛打。這是道成功高昂的工序。致裂管重量過百斤,并非像普通小件的鍛打那般簡單,需要配套很多機械設備,加工也比較費時,所以成本高。但是客戶使用后的體驗是真的好,這是我們對質量的堅持的**欣慰。不少有采購欲望的朋友都喜歡單純的用價格去比較,這是很片面的。機械設備不是幾十幾百塊的日用品,數十萬的設備如果單純去比較價格就顯得考慮不周了。省錢并非單純的省采購設備的成本,還要考慮使用成本和售后成本。遇到質量不好的設備,動不動需要數千上萬的費用去更換零部件,花了錢還延誤了工期,你還覺得節省嗎?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鍛打是什么。表象就是金屬在紅熱狀態下通過氣錘或壓力機等設備進行鍛壓產生的物件,說白了鍛打就是把物件金屬烤軟了捏成型。內在的是鍛打加工能*證金屬纖維組織的連續性,使鍛件的纖維組織與鍛件外形保持一致,金屬流線完整,組織致密,機械性能好。鍛打加工出來的物件硬度高,堅銳耐磨,質感好,耐腐蝕性佳,可*證物件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與較長的使用壽命。
近期,全國進入施工旺季,前來鴻源考察氣體致裂設備的客戶頗多,有些是從側面打聽到鴻源133管的致裂校管好,服務到位;有些是看過安能氣體致裂現場,攜著合作誠意前來公司考察。
從技術層面分析133型二氧化碳致裂管的優越性
二氧化碳致裂管致裂后,離致裂管*近的巖石受沖擊力**,巖石被粉碎成細塊,所以致裂學中稱這塊區域為“粉碎區”,粉碎區之外一定范圍內的巖石也出現裂縫,這個區域稱“裂縫區”。粉碎區和裂縫區都是屬于致裂力的作用范圍,其巖石分裂,從整體上被剝離開,是致裂的效果。
致裂工程師都知道一個公式:粉碎區和致裂區的范圍其實是致裂管管徑的3-6倍(不同巖石類型和結構)。也就是說,同一種工況下,管徑越大,其致裂作用的范圍就越大。其實跟水波一個道理,在平靜的湖面上丟入一支細長的金屬棒和丟入一根粗短的金屬棒,誰出現的水波擴散得更遠?133mm管徑的裂巖范圍是方圓40-80cm(133mm的3-6倍),而同等條件下105mm管徑的裂巖范圍是方圓32-64cm. 由此,很容易明白,為什么同樣的5公斤二氧化碳致裂管,133的作用力強于105型的。
另一方面:133型的致裂片厚度是10mm,承壓330Mpa,釋放的作用力就等于致裂片的承壓330Mpa, 市面上5公斤二氧化碳致裂片是6-7mm, 承壓210Mpa. 133型5公斤二氧化碳致裂管壁厚23mm, 長度1米,基本不存在彎管變形的情況。105型壁厚17mm, 長度1.5米。
通過這樣對比,不需要專業知識也能理解兩者當中的差異。那么,很多朋友會問,既然管徑越大,致裂范圍越寬,為什么不用更大的管呢?這涉及到鑿巖機打孔布孔效率的問題。133型需要孔徑150-155mm, 105型需要孔徑120-125mm. 兩種孔徑的鑿巖機其實是在同一個鉆桿范圍內(76mm的鉆桿),其打孔效率差不多。而一旦把管徑做得過大,打孔效率跟不上,就沒有意義。